当前位置: 首页 > 幼师资源 > 幼儿教案

幼儿活动教案

时间:2025-09-18 11:00:59 晓怡
幼儿活动教案精选15篇

幼儿活动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活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活动教案1

一、设计意图。

音乐欣赏,是一种无形的艺术形式,它作用于人的感官——听觉,使人产生愉悦、和谐、哀忧、激愤等多种情绪。音乐欣赏的过程,也就是对音乐形象的审美过程,它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开启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应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参加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注重幼儿的感受、体验和情感表达方式,积极地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和审美情趣,提供幼儿自主表达的音乐空间,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技能和能力,让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

这种新的`教育理念给予我们极大的启示。因此,教师选取了幼儿喜爱并熟悉的音乐形象——小青蛙,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引导幼儿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音乐审美情趣,体验审美愉悦,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二、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建构知识的能力我为本次活动制定如下三条目标:

1、能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认真倾听,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2、感受音乐所表达的音乐形象(青蛙、风声、雨声、公鸡、太阳),体会音乐表现的意境,能用多种形式(语言、图形符号、动作)进行表达。

3、通过欣赏感受二胡的音色及表现力。

三、活动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为:能自创图形符号和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四、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认识乐器二胡,初步了解二胡的音色。

2、对小青蛙的特征、习性和生活环境有所了解。

物质准备:

1、小青蛙图卡若干。

2、电脑及音乐播放软件。

艺术环境准备:

1、池塘背景图。

2、风、雨、公鸡、太阳等图卡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音乐,你们想听吗?

我们应该怎样听音乐呢?——让幼儿知道音乐欣赏要认真听,用心想。

二、完整欣赏乐曲:对乐曲有初步感受,发现演奏乐器——二胡。

1、提出挑战:猜猜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2、进行完整欣赏。

3、讨论: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教师小结: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二胡。

三、分段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

1、欣赏第一段——青蛙鸣叫。

1)聆听第一段乐曲,想象小动物形象。

2)讨论乐曲表现了什么动物形象?

3)再次播放乐曲第一段,教师出示小青蛙图片。

4)提问:你们喜欢小青蛙吗?那小青蛙生活在哪里呢?

(幼儿讨论,教师出示池塘背景图)

5)请幼儿在乐曲伴奏下,送青蛙回家,将青蛙图片粘贴到池塘背景图上。

2、欣赏第二段——运用图卡感受风声、雨声、公鸡、天晴等音乐形象。

1)幼儿安静聆听乐曲第二段。

2)教师提问:你听到音乐中表现了哪些大自然的事物?

3)幼儿自由讨论,随自己的感受选择风声、雨声、公鸡鸣叫、天晴太阳等图卡。

4)再次欣赏乐曲第二段,教师适时在池塘背景图上逐一出示风声、雨声、公鸡鸣叫、天晴太阳等形象。

四、再次完整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完整意境。

1、完整欣赏乐曲,引导幼儿用图形符号表现各种音乐形象。

2、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五、结束部分。

引导幼儿用动作表达乐曲的音乐形象和意境。

延伸活动:继续欣赏二胡曲和其它乐曲。

幼儿活动教案2

(一)(大屏幕显示三只小动物垂头丧气的`样子)师:“咦你们怎么啦?”小动物:“这个联欢会只有我们三个太不热闹了,请小朋友帮我们用乐器伴奏,好吗?”

(二)为小动物选乐器。

教师出示铃鼓、小铃、圆舞板,请幼儿讨论:如果用这三种乐器给小鸭、小兔、小熊伴奏的话,那么它们分别用哪种乐器呢?

(三)幼儿为小动物伴奏。

1、幼儿看图谱分别空手用圆舞板、小铃、铃鼓演奏一遍。

2、幼儿分成三组,分别为小鸭、小兔、小熊进行分奏、合奏。(先徒手一遍,再那乐器演奏两遍。)

3、教师指挥演奏。

(1)请幼儿看教师的手朝哪一组就请哪一组小朋友演奏。幼儿练习看着指挥拍手。

(2)教师放慢速度哼音乐并指挥幼儿用乐器演奏两遍。

(3)幼儿听音乐看着指挥演奏两遍。

(4)幼儿交换乐器看指挥演奏两遍。

(5)幼儿看大屏幕为小动物跳舞演奏。

(四)结束部分。小动物对幼儿说:“刚才我们表演了节目,现在请你们也表演几个节目。”幼儿自由主动地表演节目,结束。

(评析:本次教学活动,我们让幼儿自由讨论分别为小鸭、小兔、小熊选择乐器,让幼儿充分发挥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幼儿活动教案3

活动内容

我有一架小飞机

科目美术

活动目标

让幼儿学习用长方形的纸折叠飞机,感受折纸的乐趣。

培养幼儿折纸的兴趣和手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在美工区投放纸飞机;

2、飞机玩具、图片若干;

3、各色长方形纸若干;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4、谈话: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玩具,你们想玩吗?猜一猜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玩具?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二、基本部分:

出示玩具飞机,小朋友前节课我们认识了飞机,小朋友想一想飞机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飞机像哪种昆虫?学说儿歌:《小飞机真神气》

出示折纸飞机,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请看老师这里有许多飞机,看一看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请一名幼儿试一试纸做的飞机会飞吗?你们想拥有自己亲手折的飞机吗?

教师示范折纸:飞机,引导幼儿观察。

出示飞机折叠步骤,让幼儿根据图解自己折叠飞机。折叠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幼儿在折的时候要注意折平整,并不断鼓励幼儿折飞机,折叠快的幼儿可以主动去帮助能力差的幼儿折

作品讲评。让幼儿把作品放到桌子上,引导幼儿互相欣赏,看一看谁的'飞机折的最漂亮,为什么?

5、教师小结:我们还会用纸折很多东西,但是在玩纸的过程中不要把纸随便扔在地 ……此处隐藏5806个字……友们这节课的表现可真好啊!老师决定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操场做游戏,小朋友们听老师的口令,男孩站一队、女孩站一队,我们一起排着队去做游戏。

幼儿活动教案14

一、班会目的:

1、通过这次班会,学生知道了什么是管制刀具,携带管制刀具进校园的危害性。以及携带管制刀具应该受到惩罚。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主动远离管制刀具。

2、通过主题班会、广播、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携带管制刀具进校园的危害性,动员学生主动上缴或检举他人私藏管制刀具。

二、班会时间:20xx年11月1日

三、班会地点:四年一班教室

四、班会准备

1.组织学生排演小品。

2.组织竞赛试题,选好知识竞赛主持人。

五、班会过程:

(一)不该发生的悲剧

1、学生陈某,出于好奇,在地摊上买了一把弹簧刀。一天,他与同学小于一起去学校,途中二人因口角而扭打,身单力薄的陈某争不过身高马大的小于,情急之下,抽出弹簧刀向小于扎去。小于顿时血流如注,躺倒在地。陈某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被送入少年犯管教所服刑。

2、有的学生也许会说,现在出门带把刀,只是为了防身,难道这也犯法吗?实际上,不少未成年人随身携带刀具可能是出于防卫的需要,认为身上有武器就显得有身份,没有人敢欺负自己。其实这种

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他不能保证不使用这把刀,更不能保证他的刀不被别人甚至坏人抢走,成为伤人的凶器。

(二)判断对错:

1、使用刀具时,互相比划、打闹。(×)

2、用湿手触摸电器,用湿布擦试电器。(×)

3、用手或金属制品去接触插头底部。(×)

4、当不慎摔倒时,身体尽量往前,保护自己的头部。(√)

5、下雨天,在湿的地面上奔跑。(×)

6、攀在走廊栏杆上向下看。(×)

(三)小组讨论

碰到校园暴力怎么办?

(四)学习安全歌谣

小学生要记牢,安全事很重要。

教室内不打闹,电线类你别靠。

走廊里勿玩耍,不乱扔不吵闹。

上下楼别拥挤,大让小要懂礼。

集合时莫推挤,快静齐记心上。

陌生人不要理,遇坏人报案去。

有火灾一一九,有盗情一一零。

安全歌人人记,都平安大家乐。

教师读并逐句讲解,后师领生读并要求生背诵。

(五)了解“禁止管制刀具进校园”

集中统一行动宣传标语

1、严禁携带匕首、三棱刀、弹簧刀等管制刀具进入校园。

2、积极举报非法持有匕首、三棱刀、弹簧刀等管制刀具行为。

3、严厉打击非法携带管制刀具的行为。

4、严厉打击各类涉及危险物品的违法犯罪活动。

5、模范遵纪守法,禁带管制刀具。

6、创建“平安校园”,远离管制刀具。

六、总结:

生命在你手中,安全不容忽视;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握在你的手里。希望通过此次主题班会,同学们经过学习,已经把安全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以前曾经去做过不安全的`事的同学,也意识到了安全的重要。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同学都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长大,也应该做一名明智的守法者,认清携带管制刀具的危害,保证自己及他人的健康成长。

幼儿活动教案15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地在集体或小组中讲述。

2.引导幼儿结合背景图拼出一幅有情节的画面,并能用一段完整、连贯的语句将画面的主要内容有顺序地表达出来。

3.使幼儿学习评价他人的讲述,丰富词汇“清晰”“连贯”等。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1.录音机、磁带、磁板教具,大背景图2张,小背景图每人一张,串珠小动物若干。

2.带领幼儿到幼儿园的动物房,观察小动物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活动重点

幼儿大胆地在集体或小组中进行自由讲述。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结合背景图拼出一幅有情节的画面,并能用一段完整、连贯的语句将画面的主要内容有顺序地表达出来。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出示背景图导入活动

(1)出示大背景图和小背景图,上面有小河、森林、房子、花草树木等场景,引导幼儿有条理地观察。

提问:看一看图片上有什么?(请小朋友按照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顺序仔细观察。)

教师小结语: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些小动物,老师一放音乐,它们就纷纷回家了。小朋友们跟着音乐想象,把这些小动物找出并放在背景图上。

(2)播放音乐,乐曲中轻快活泼的,也有恐怖可怕、平稳舒缓、沉重缓慢的,幼儿每两人一组,根据想象将小动物放在自己面前的小背景图上。

(3)提问:这些动物的家在哪里?家的旁边有什么?他们的'邻居是谁?

请小朋友自己先讲一讲。(小声讲述不影响同伴)

二、中间部分——学习讲述

1.幼儿自己讲述。

幼儿自由讲述自己摆放的“小动物的家”,教师巡回指导,倾听幼儿的讲述,引导幼儿围绕“家在哪儿?家的旁边有什么?邻居是谁?”等话题完整、连贯地讲述。

2.学习新的讲述经验。

教师根据幼儿自由讲述的情况,有重点的示范讲述“小动物的家”。丰富词汇“美丽、静静的、五颜六色”等。

例如:小白兔家住在美丽的大树下,周围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小鸟、小松鼠都是它的好邻居,它们每天都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3.集中倾听。

(1)幼儿再度摆放动物并自由讲述,教师提醒幼儿运用新学的讲述经验。

(2)每组请一名幼儿到集体面前讲述,并评议他们讲的出色的地方,鼓励其他幼儿向他学习。

请小朋友来试着评价一下同伴的讲述。(学习运用评价语言。)

例如:xx小朋友你的讲述真清晰;xx小朋友讲述的真有感情;xx小朋友你的讲述很连贯、很完整、很丰富。

4.巩固和再实践。

每组两名幼儿相互讲述,或两名幼儿合作讲述“小动物的家”。教师提醒幼儿讲述时运用想象力,讲述的内容要与众不同,词汇更丰富、句子更完整。

三、结束部分——及时

教师与幼儿共同评议大家的讲述情况,对于有进步的幼儿给予表扬鼓励。

活动延伸:

将背景图移至语言区,幼儿可以讲述“小动物的家”,可以发挥想象,自由讲述“美丽的大森林”。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幼儿活动教案精选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