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幼师资源 > 幼儿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5-09-18 11:02:17 晓怡
幼儿园大班教案必备(9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必备(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目的:

1、探索有关磁铁的各种有趣现象。

2、通过操作,感知磁铁能隔着不同材料吸住铁制品的特性,即磁铁的穿透性。

3、共享同伴的成果与快乐。

准备:

1、大小磁铁若干。

2、各种质地不同的板,如塑料板、木板、纸板、泡沫板、玻璃板,厚薄各两套;木制插架(内可插板)。

3、有背景的材料,如天空和小鸟、池塘和青蛙、旗杆和彩旗、水缸和金鱼、花园和蝴蝶、马路和汽车、楼梯和小朋友、围墙和蜗牛、泥洞和蚂蚁、海洋和帆船等(如图)。同时配积木、别针、铁夹、磁铁、剪刀、透明胶等各种材料。

附图

4、曾在活动区中获得有关磁铁特性的经验。

过程:

一、引导发现

1、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玩磁铁,你们发现磁铁有个什么本领?

2、我们在玩磁铁时曾经发现过几个秘密?是什么秘密?

3、刚才你们说磁铁隔着垫板能够吸住铁钉,今天我们来看看自己的面前有些什么材料?

4、请幼儿轮流简单介绍自己面前的材料。

5、隔着这些材料,磁铁还能吸住物体吗?你们试一试。

6、当幼儿发现隔着厚塑料盒、厚泡沫板,小磁铁不易吸住铁制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同样隔着塑料盒、泡沫板,为什么有的容易吸住,有的不容易吸住?(厚、薄不同。)

7、原来,磁铁隔着不同的材料仍然具有吸引力。等会儿请你们在这些板上玩磁铁,不但要让磁铁在这些材料上站住,而且还要让它们移动。看看你在玩的时候还能发现一些什么有趣的秘密。

8、幼儿操作,教师巡回了解幼儿的探索情况,建议幼儿与旁边的'同伴交换材料继续探索。

二、交流讨论

1、请幼儿轮流介绍并演示自己发现的有趣现象。当幼儿的讲解不够清楚时,教师可作必要的提示和帮助。

2、小结:我们今天又发现了磁铁的许多有趣现象,有的连老师也是第一次看到。以后你们还可以自己到区角活动中去试一试别人发现的秘密。

三、深入探索

1、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更有趣的游戏,请看后面桌上放的材料。

2、教师介绍背景内容,要求幼儿积极开动脑筋,设法利用这些材料让背景上的东西活动起来。

3、启发幼儿在探索成功后,互相交换材料进行游戏。

活动说明:

为了让幼儿认识磁铁,我们安排了自由探索――引导发现――交流讨论――深入探索(迁移运用创造)这四个步骤。目的是想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发展幼儿的迁移能力及创造能力。

第一个环节是“自由探索”,这一环节共分四个步骤,均在活动区中完成:①提供磁铁及各种材料,材料中有一部分是铁制品,如别针、铁夹、铁钉、铁圈等,另一部分是木条、塑料积木、泡沫块、布条、棉花、纸等。幼儿在自由摆弄这些材料的过程中,会发现有的材料能被磁铁吸住,而有的材料不能被吸住。②提供几个小碗,分别盛有混合着大头针、回形针、别针的绿豆、赤豆和黄豆,另外再提供镊子、筷子、小勺和磁铁。幼儿在操作摆弄的过程中,会发现用磁铁是将铁制品与非铁制品分离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③在墙上固定两个塑料瓶,瓶中分别放有小发夹和小钥匙,旁边提供小勺、筷子及磁铁。幼儿在使用这些“工具”取瓶中物体的过程中,会发现用磁铁最方便。④提供磁铁和一块有底座、可以竖立的垫板,幼儿自由地摆弄这些磁铁,会发现:两块磁铁有时吸得住,有时吸不住;手一放,一块磁铁会翻身吸住;两块磁铁隔着垫板也能吸住等等。由于在活动区活动时,幼儿有充分的操作时间,因此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而且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并不进行直接指导,而是强调让幼儿通过直接与材料的交互作用,去发现、思考、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

第二环节是“引导发现”,也就是我们这次的活动内容。在这一环节中,我们提供了磁铁和各种厚薄不同的板,引导幼儿设法让磁铁在这些材料上“站住”,而且会“移动”,同时在玩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磁铁的各种有趣现象。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将“引导”过程一一转化为问题,因为问题情境对幼儿来说没有严格的约束,有利于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索。

第三个环节是“交流讨论”,即引导幼儿围绕前几个环节中探索到的有趣现象,互相交流各自的发现及解决疑问的方法,共享成功的喜悦。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并不过分关注幼儿到底掌握了哪些磁铁的原理,而是注重幼儿在探索过程中的自信心、独立性及创造能力的培养。

最后一个环节是“深入探索”。我们运用第二个环节中的各种材料设计、制作了各种背景及相关物体,并提供了铁制品、非铁制品、剪刀、透明胶等辅助材料,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的关于磁铁的经验进行迁移、创造,使小鸟在天空中飞、青蛙在池塘里游、汽车在马路上开、蜗牛在围墙上爬等等。在这一环节中,我们注重的是幼儿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教材简解] 幼儿天生充满着好奇,他们对藕的了解只是停留在吃的层面,而对于藕中大小不同的孔是否通的这一现象还不知。而《指南》中的科学领域目标之一为: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因此在“有趣的藕”的科学探究中,幼儿认识藕,探索藕,从而发现藕的很多秘密。

[设计理念]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而大班幼儿通过科学探索能察觉到植物的外形特征等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因此,幼儿的科学活动需要为幼儿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同时也调动了幼儿参与探索的积极性。

[目标预设] 1、根据藕洞的大小合理选择的材料运用适合的方法发现藕的大洞都是通的,小洞有的通有的不通,对探索藕产生兴趣。

2、在观察和讨论中了解藕的基本特征和用途,体验藕的有趣。

[活动准备] 1、鲜藕若干;

2、吸管、水(装在小塑料瓶里)、玻璃丝线、毛线;

3、有关藕的PPT。

[教学过程] 一、感知藕的外部特征

1、师出示一节藕: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藕)

2、师:请你们看看、摸摸、闻闻藕,它是怎么样的呢? (幼儿从颜色、形状、气味等方面来说。)

3、师:藕是乳白色的,摸上去比较光滑,看上去像一根棍子,也像小朋友的小手臂。

(评析:科学活动应为幼儿选择贴近他们生活,能使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并能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材料。而藕是幼儿非 ……此处隐藏5479个字……小朋友讲一个关于小兔子短尾巴的故事,小朋友想听吗?

二、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并进行提问,帮助幼儿依次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1、提问并出示图片一:

A、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它为什么要借尾巴?(幼儿可随意说出故事中的情节)

B、小白兔先向谁借了尾巴?借到了没有?为什么?(做睡觉姿势)

2、出示图片二并提问:

A、小白兔又向谁借尾巴?(引导幼儿学习动物的对话)?

B、为什么没借到尾巴?(尾巴的作用)。

3、出示第三、四图片,依次提问,教师引导幼儿自己说出动物尾巴的作用。

4、出示最后一副图,提问:

小白兔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妈妈和它说什么了?(兔子的短尾巴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帮助兔子逃命。当兔子被猛兽咬住时,兔子立刻使用"脱皮计",将尾巴的"皮套"脱下逃命)。

三、引导幼儿讨论:(出示相应动物对话场景)。

A、小动物们为什么没把尾巴借给小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假如你是小动物会怎么办?(引导幼儿明白助人必须量力而行的道理)。

B、小白兔向别人借尾巴的行为对不对?(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四、游戏:比尾巴大赛

引导幼儿学会互相交流,并能简单说出动物的尾巴特征和用途。

A、师出示小松鼠:我是小松鼠,我先来说说:我的尾巴长长的,粗粗的,可以用来当被子,天冷的时候盖着好暖和。我的尾巴还可以当降落伞,这样我从树上跳下来就能保持身体平衡。)引导幼儿说出小狐狸、小红马、袋鼠、绵羊尾巴的用途。

B、教师出示更多动物图片,了解不同尾巴的作用;(小猴、燕子、)

师:动物的尾巴各式各样,尾巴对于他们都很重要。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用手去拽他们的尾巴,我们要保护小动物。

五、情景表演:

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要求幼儿将小动物的语气,动作表现出来。

六、欣赏歌曲《小兔子乖乖》一起结束今天的活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用较完整、具体的语言表述所见的色彩。

2.能发现并欣赏周围生活中的美。

3.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能发现自己身边的色彩

2.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所见的色彩

教学准备:

1.儿童经验基础:幼儿能说出几种常见的'色彩

2.环境准备:幼儿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

一、以提问引出课题

二、翻看幼儿活动材料。

1.教师和幼儿一起翻看幼儿活动材料,观察画面中的事物。

2.观察画面一,并提问。

3.观察画面二,并提问。

4.观察画面三,并提问。

5.观察画面四,并提问,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不同。

6.教师进行总结。

三、寻找大自然的色彩。

1.教师带来幼儿来到幼儿园内寻找“美丽的东西”。

2.鼓励幼儿敏锐地发现美的事物。

3.引导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

4.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成果

有效语言设计:

1.你能想象世界都是灰色、黑色、白色会是什么样子?

2.在田野里,你看到了哪些颜色的花?

3.你看到了哪些水果?

4.你发现鹦鹉幼儿哪几种颜色?

5.你在海底世界看到了什么?

6.你能用自己的眼睛发现身边的颜色吗?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托,拓展教学空间,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耳闻目睹领略了大自然的美丽,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小百科:色彩是能引起我们共同的审 美愉悦的、最为敏感的形式要素。色彩是最有表现力的要素之一,因为它的性质直接影响人们的感情。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仔细阅读读本《聪明的小鸡》,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其中的乐趣。

2、大胆想象并表达故事内容,试着推理故事的情节。

活动准备:

课件PPT、幼儿的小书

活动过程:

一、猜测封面,引入读本。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本故事书,你们看:从书的封面上可以看出书里讲的会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呢?”

1、教师出示故事的封面,让幼儿大胆地猜测故事内容。

二、播放音乐,幼儿自由阅读。

1、分发小书,请幼儿自己翻看,了解故事。

要求:(1)从小鸡和狐狸的动作、表情观察图片。

(2)想象小鸡和狐狸之间的对话。

2、请幼儿讲述自己理解的故事。

三、逐页观察画面,梳理故事。

1、第一页:观察小鸡的动作、表情以及狐狸的位置、表情、心理活动。

2、第二页:观察事件的发展、小鸡和狐狸的动作及表情。

3、第三页:观察小鸡和狐狸的神态与动作,想象它们之间的对话。

4、第四页:观察小鸡的位置、动作和表情,猜测小鸡说了什么话,让狐狸一副很惊讶的样子。

5、连页阅读第5—10页

师:小鸡到底对狐狸说了些什么呢?他们俩准备干什么呢?看了后面几副图画就会明白的.

☆图5—图6:

师:小鸡和狐狸在干什么?它们比赛举树枝的时候分别是怎么样的?你觉得谁的力气大?为什么?小鸡说了什么?狐狸说了什么?

☆图7—图8:

师:这次它们在比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谁跳的高?小鸡说了什么?狐狸说了什么?

☆图9—图10:

师:最后它们比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小鸡是怎么叫的?狐狸是怎么叫的?

师:谁的叫声大?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 狐狸叫的时候,小鸡在干什么?它是怎么想的?

师:小鸡和狐狸比赛谁的声音大,主要是为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6、第十一页:描述事件进展情况,分析农夫出现的原因。

“他为什么跑过来?狐狸怎么样?小鸡又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小鸡要笑?”

7、第十二页:观察小鸡的表情,猜测并描述它的心理。

“狐狸终于被农夫赶跑了,这时小鸡的心情会怎么样?”

四、提升小结。

读了这本故事书后,你觉得小鸡聪明在什么地方呢?

五、完整阅读大书。

我们看图讲的故事和故事书中写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六、延伸活动:找表情。

引导幼儿在每一页中寻找小鸡的不同表情,展开讨论,感受表情信息所要表达的真正内涵。

《幼儿园大班教案必备(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